

图像的嬗变与切片
文/李贵明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将人类图像演化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手工图像(artistic image)、模拟图像(analog image)和数字图像(digital image)。我们看到三者之间先后发生,而今依然重叠存在。


20世纪之前视觉艺术通常是指绘画和雕塑两种主要的艺术形式(手工图像阶段)。进入20世纪尤其是下半段,艺术的形式达到了爆发式的增长,其中先后出现摄影艺术、装置艺术、录像艺术、虚拟艺术、以及使用生物技术、3D打印技术的艺术形式(模拟图像阶段)。


方二&孟瑾作品 立体混响系列 旋转 LED 屏 / 木板 / 丙烯
直径45cm 2022-2023
21世纪数字化时代到来,数字艺术、交互艺术、互联网艺术等依靠新技术进行创作的艺术形式更加的成熟,各种新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艺术创作中(数字图像阶段)。


近十年数字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迭代,图像被不断的创造并传播,据不完全统计社交网络每天传播超过30亿张图片,YouTube累计视频130多亿条。艺术家在获得新媒介带来的创作便利的同时,也将面对媒介不断更迭的挑战。
沈宾作品 Between 0&1_a (左/下)光之节奏(右)数字算法影像 2023
从人类在岩洞上第一次描画图像,到今天AI实现的文本转影像。绘画艺术做为目前历史上存在时间最久的艺术形式与艺术史上最年轻的新媒体艺术,两者既有内在传承也有根本性的嬗变,它们和其它艺术形式共同构成了今天完整的艺术世界。

本次展览基于上述的理念,选取中国当代艺术中10位运用不同媒介创作的艺术家做为切片样本将其并置,呈现艺术媒介流变带来的多样性特征和不同媒介的审美趣味。让观众感受绘画的静态感性之美,也可以体验新媒体艺术的动态和理性之美。



共同艺术中心于2024年1月20日下午16:00呈现「图像的嬗变与切片」艺术家群展,本次展览由李贵明担纲策展人,为大家呈现了10位艺术家风格迥异且精彩纷呈的创作。展览聚焦于影像装置与现实的关系,同时将问题拓展至当下图像生产与消费的讨论。


王非作品 新开始 纸本水墨 155×121cm 2022
展览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嬗变」是由葛雅静、和嘉、王非、姚志燕4位艺术家所呈现的传统媒介的绘画作品,展现艺术家对绘画语言多维度的感悟和探索。

艺术家用个体化的视角去理解绘画与图像生产、绘画与美术史、绘画与社会文化变迁之间关系。
葛雅静作品 横向放逐的自由
丙烯、图像转印、喷漆、油粉棒、布料 213×158cm 2023
第二部分「切片」则以方二&孟瑾、黄紫、沈宾、田晓磊以及杨纯亦6位艺术家的作品共同呈现,聚焦新媒体影像艺术的视觉元素排列与重组。


艺术家从审视当代自媒体视角出发,运用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技法及工作方式将当代艺术视觉以折叠、翻转、位移的方式来产生新图像。
黄紫作品 圆·虚空 影像装置 2023
我们希冀通过一场展览,引发观众对传统媒介静态图示的思考,同时按图索骥,打开对影像装置艺术另类表达的无限思索。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3月2日,跨越新年假期,欢迎大家前来观展。



关于策展人

李贵明
策展人、摄影师。现任HEX LAB艺术总监,致力于数字内容创新及策划跨领域艺术文化项目,让艺术为品牌和商业赋能。参与策划的《绝对公屏》计划,用数字艺术展览形态介入公共开放空间与大众互动。
做为摄影师从2005年起,他用镜头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应邀走访了包括蔡国强、张晓刚、贾蔼力、王光乐等数百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工作室,拍下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家肖像和工作室状态,发表在芭 莎艺术、vision、艺术与设计、hi艺术、明镜周刊等国内外重要媒体。同时期也记录了北京艺术区生态变迁的珍贵影像,是中国当代艺术影像文献的重要构建者。2009年开始以艺术策划人的身份参上百个艺术展览项目的全案策划和媒体推广,展览覆盖国内外重要美术馆、艺术机构和商业空间。2020年后,做为策展人他更关注于数字媒体艺术和潮流艺术的发展,致力于艺术介入更大众的空间。
http://www.commonartcenter.com
微博:共同艺术中心
Instagram:commonartcenter
Facebook:Common art center
共同艺术中心地址: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07街797路B03共同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