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马戏团」马先通个展:

2024.06.01-2024.06.25

图片

640.jpg

640-1.jpg
展览现场



无机马戏团

文/李贵明

液压机推动下挺立起的机械醒狮、塔吊悬挂着缓慢张开的巨大金属翅膀和机械蝴蝶、与人感应互动的仿生猫掌和柔软的猫尾。这里没有人的主导,作品在电机的驱动下动作迟缓且机械的自我运行着。这是艺术家马先通创造的充满机械能量、神秘荒诞、又充满趣味性的展览场景。本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马先通2023年创作的系列装置作品,这一系列作品也让他获得了第十一届“明天雕塑奖年度奖”。本次展览是马先通的首个个人展览,也是这一系列作品的获奖后首次展出。 


640-2.jpg

640-3.jpg展览现场


马先通的创作是从报废汽车解体工厂开始。这些陈旧的报废车或者外观严重变形的事故车,在别人眼中是等待拆解的金属垃圾,他看到的是里面整体完好的,作为工业时代最重要的创造之一“内燃机”。不同于其他使用废旧现成品创作的艺术家,通常会保留材料当下破旧的样貌,马先通的作品给观者的是精致的机械美感。同时在创作上他也赋予了金属材料多元的形态表现,具有传统元素的醒狮、与金属有反差感的蝴蝶和鹤的翅膀,充满趣味性的猫爪和猫尾,以及带有未来主义表达的会流泪的金属眼睛。


640-4.jpg


640-5.jpg

展览现场


看似作品间的主题差异很大,但是在整体的创作思维和艺术审美下,构成了完整的艺术表达。从借用传统文化元素,到向现代工业文明致敬,一直延伸到对未来想象,这里有机械运转般的冷静思考,也有生命体的个人感性表达。


640-6.jpg
640-7.jpg
展览现场


最近新闻报道ChatGPT有身体了,关于“什么是生命”将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议题。展览中“新世界”这件作品的灵感,来自作家克拉克和导演库布里克的作品《2001太空漫游》中的HAL9000机器人。而当金属眼睛张开与人对视之后会流下一滴眼泪,这是站在巨人肩上的思考,也完成了展览的最后表达和提问“当人类从远古走来,走向未知的未来,这滴眼泪是硅基生物体的生命意识唤醒,还是碳基人类最后的眼泪”。


640-8.jpg
640-9.jpg展览现场

当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之争成为常态话题,回看工业时代对社会的推动与异化,科技进步一直是人类社会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艺术家借助个人及历史经验中的形象创造出新的无机生命体,来回应过往与未来对视。无机马戏团,不仅仅是冰冷机械的群舞,更是具有拟人化的关于历史与未来的表达。


640-10.jpg

展览现场



「无机马戏团」马先通个展

「Inorganic Circus」Xiantong Ma's solo Exhibition


2024.6.01-6.25


策展人:李贵明

Curator:Guiming Li


共同艺术中心
Common Art Cennter


640-11.jpg
640-12.jpg展览现场


共同艺术中心于2024年6月08日下午16:00呈现「无机马戏团」马先通个展,本次展览由李贵明担任策展人。马先通凭借本次展览作品荣获第十一届“明天雕塑奖年度奖”,此次展览也是他首次举办个人展览,展览作品也是获奖后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640-13.jpg
640-14.jpg展览现场


艺术家马先通认为,雕塑是最能体现劳动精神的艺术形式。在后工业时代,劳动不仅仅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而是包含了多种形式的工作。不论劳动的内容如何变化,参与其中的劳动者都在向他人分享自己的工作价值。


640-15.jpg

640-16.jpg展览现场


在创作过程中,马先通选择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一线劳动,因此他的作品充满了手工的痕迹。他通过拆解和重组,将废弃的发动机转化为截然不同的雕塑作品,向世人展示。这一过程不仅表达了人性的转变,还彰显了机器美学的精神和意志。


开幕式





640-17.jpg左起:共同艺术中心联合创始人温懂华先生、策展人李贵明先生、共同艺术中心联合创始人鲍禹女士、艺术家马先通先生、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孙璐教授、陈科教授、杨靖教授、牟柏岩教授、展览顾问李明威老师、王川老师





「无机马戏团」马先通个展

640.png

策展人李贵明先生现场致辞

感谢大家今天在端午假期来参加“无机马戏团”展览的开幕仪式,这次展览是艺术家马先通的第一个个展,我和鲍总看到艺术家的作品就在很短的时间内决定做这个个展,今天也我们看到了一个青年艺术家充满创造力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仅具有视觉上审美,还有艺术家的深刻表达,更特别的是作品还涉及复杂的制作工艺和跨学科的知识,这都展现了艺术家马先通在艺术创作上全面性创造力和全情的投入。


640-18.jpg

640-19.jpg展览现场


就像温总说的这个展览创造了共同艺术中心的第一,这里有好的方面也有些是挑战。当然今天我们看到了一个完美的展览现场,希望马先通继续在这条道路上能不断前行。感谢画廊对此次展览鼎力支持和投入,感谢孙璐等几位老师对马先通的培养和支持。再次感谢大家今天的莅临。


640-1.png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孙璐教授现场致辞



我最早是在系里策的曾竹韶奖上见到他,2017年的时候他作为西安美院参加我们曾竹韶全国优秀毕业生作品展的时候,我对他就有印象,他把一些小机器人像标本一样放在一个小瓶里头,我觉得这个孩子做的挺新。后来我们又组织了国际青年金属雕塑创作营,就是钢铁之夏,他又作为西安美院推荐的优秀学生来参加我们的夏令营。在这个夏令营我又种下了更深的印象,因为他在开始的时候就受了重伤,把腿差点要砸断的节奏,但是还是拄着拐把一个5米多的雕塑,很密集的劳动量,把它做完。我一下对他就有了印象。


640-20.jpg
展览现场


后来他就报了我的研究生,我觉得这个人很坚韧,做我们这个活首先是得能干,不怕苦。等给他上课的时候,那几年居家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材料,我们就只能线上上课。在这种情况下,老马用一次性筷子还有小垃圾袋,手边能捡到的所有材料,挖空心思做了一个雕塑,还是个动感雕塑,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做了一个东西。他们班三个人干脆租了工作室,三个人一块在工作室里干,几个人拼了这么几年。他们老说他们是未来,我说不是,你们是现在进行时,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来,把它夯实,未来就是你们的。祝贺老马,感谢策展人,感谢主办方。谢谢大家。


640-2.png

艺术家马先通现场致辞


感谢共同艺术中心让这一批作品有了更好的展示空间。感谢鲍总和温总的包容和理解,在我遇到一些技术问题时给我足够的时间去修调试。感谢策展人李贵明老师在布展的过程中对整体的把控以及在细节问题上的严格要求才让这些作品有了更饱满的呈现。感谢李明威老师的推荐,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才有了关于这次展览最开始的交流。


640-21.jpg
640-22.jpg展览现场


感谢朋友们的帮助,我个人的能量太单薄,无论是在创作过程中还是布置展览的现场,喜悦的成果也属于每一位提供支持的好朋友。最后感谢今天到场的,我的导师孙璐教授、以及陈科教授、杨靖教授、牟柏岩教授、王川老师,感谢老师们在百忙之中莅临现场。也感谢今天到场的同学们、伙伴们,你们的到来让整个展览现场充满了活力。谢谢大家。


640-23.jpg

共同艺术中心联合创始人鲍禹女士现场致辞


我们是从2015年开始做画廊的,「无机马戏团」是第一个装置展览。当我接触马同学的时候,感觉到他对待这几件作品和明日雕塑奖就像完成了一个使命一样。这一点很触动我,画廊不仅仅是销售艺术品,还应该有更多责任推动当代艺术,画廊不应该只对藏家负责,应该更多的带领藏家们给予当代艺术强有力的支持和无条件的爱……艺术生态的繁荣才能迎来属于我们的时代,所以我们很坚定地选择了这个项目。


640-24.jpg


展览现场

在他布展过程中,我也意识到这种金属装置的难度,以及它的不稳定性。他从工业生产中发现艺术性,让鹤式起重机的原理与「基建-瑞鹤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工业与艺术、理性与感性,后工业时代与文化身份的反思。


640-25.jpg

640-26.jpg展览现场


共同艺术中心愿意每年拿出一些资源支持年轻的艺术家,因为我们不想看到这样优秀的艺术家被埋没,甚至放弃。今天我听到一些来自云南的艺术家说,过去有很多艺术家在北京生活和发展,但现在只剩一个在继续坚守了,这让我很感慨。因此,我们也想借助自身的平台,包括央美的平台和大家的传播能力,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这类艺术家给予支持。谢谢大家。


640-27.jpg开幕现场




640-28.jpg640-29.jpg
无机马戏团
为第十一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
艺术京城板块重点活动之一


640-30.jpg开幕现场嘉宾合影




关于策展人

640-31.jpg

李贵明

策展人、摄影师。现任HEX LAB艺术总监,致力于数字内容创新及策划跨领域艺术文化项目,让艺术为品牌和商业赋能。参与策划的《绝对公屏》计划,用数字艺术展览形态介入公共开放空间与大众互动。

作为摄影师从2005年起,他用镜头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应邀走访了包括蔡国强、张晓刚、贾蔼力、王光乐等数百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工作室,拍下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家肖像和工作室状态,发表在芭莎艺术、vision、艺术与设计、hi艺术、明镜周刊等国内外重要媒体。同时期也记录了北京艺术区生态变迁的珍贵影像,是中国当代艺术影像文献的重要构建者。2009年开始以艺术策划人的身份参加百个艺术展览项目的全案策划和媒体推广,展览覆盖国内外重要美术馆、艺术机构和商业空间。2020年后,作为策展人他更关注于数字媒体艺术和潮流艺术的发展,致力于艺术介入更大众的空间。


关于艺术家

640-32.jpg



马先通简历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信息

个人经历

20089月考入学西安美术学院附中

20129月考入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

20169月赴太原参加钢铁之夏创作营

20175月赴天水参加国家艺术基金乡村密码创作营

20189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

2018年至今生活学习于北京

参展经历

2024年《无机马戏团》马先通个展 共同艺术中心 北京

2024年《劳动者图腾》获第十一届明天雕塑奖年度奖

2021年《影也》参加青绿无边桂海晴岚公共艺术节

2021年《长歌行》参加大理古城变压场幻境 2099”开幕式

2020年《600000KM》参加河北后工业城市艺术再造计划

2018年《从哪里来》入选新丝路当代青年雕塑艺术展

2017年《彩虹》参加乡村密码公共艺术创作营

2017年《第七天》获西安美术学院王子云艺术奖三等奖

2017年《第七天》入选曾竹韶

2016年《剥》获钢铁之夏金属雕塑创作营优秀作品






KB3A5005.JPG



http://
www.commonartcenter.com

微博:共同艺术中心

Instagram:commonartcenter

Facebook:Common art center 

共同艺术中心地址: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07街797路B03共同艺术中心


共同艺术中心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首家众筹会员制的当代艺术画廊。共同艺术中心由业内资深策展人、艺术经纪人、藏家等专业人士共同发起,致力于用全新的业务模式为当代艺术藏家提供专业收藏方案,“纸是”装置作品项目是我们的主要经营方向。把纸为媒介、媒材的作品作为主要研究经营方向,是因为这类艺术品在中国美术体系下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广阔发展前景,用纸和民间艺术做媒介的优秀艺术家让纸艺术可以作为工具抵抗它的命运,让它摆脱功能的遮蔽显现自身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的当代艺术转换是共同艺术中心始终关注的重点。所谓元现代艺术,最早用来说明从流行电视剧,音乐,电子游戏,新媒体电影到当代艺术的围绕以自身为“本元”的文化艺术现象。在艺术上表现为各种意象穿越了媒介的历史与文化界限,相互参照,挪用。而我们则以中国传统文化东方美学为“元”,关注并发掘在围绕“元文化”而进行创作的国际艺术家。 
共同艺术中心的众筹模式为高端人群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土壤,收藏家们可以用低于市场的价格存贮一部分心仪的作品,又可以参与到艺术家的成长和艺术中心的成长中去。共同艺术·共享收藏是画廊的核心价值。共同艺术中心 2019 年迁址 798 核心 艺术区并成立 ART WAVE 和ART CAC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