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逍遥」寻壹杨锴作品展:

2024.12.14-2025.01.11
图片

640.jpg
640-1.jpg
640-2.jpg
640-3.jpg展览现场

没有人是逍遥的,除非你激发了来自于文化历史记忆中的飞升力量,甚至是生物本能,寻壹就让凤凰以油画的鲜艳质感与凸凹的触感,重新放飞出谷穗式与利器式结合的双翅,如此的新天使就是为了让时代压抑下降的心灵变得透明与昂扬。寻壹是绘画界的哈利波特,他要征用魔灵的力量为己所用:聊斋的妖怪,骷髅与机器结合的魔尊等等,以龙卷风似的简约笔触建立起新的魔灵谱系或奇异世界的博物志,似乎要为这个丧失了保护的时代提供新的护身符,可以驯化或者封杀心灵无意识中的野兽妖怪。——节选自策展人夏可君「你逍遥」





「你逍遥」开幕现场  
Who wandering freely ? 
Opening ceremony scene


640-4.jpg
展览现场






「你逍遥」艺术家寻壹(杨锴)个展
Who wandering freely ? 」Xun Yi(Kai Yang)'s Solo Exhibition

2024.12.14-2025.1.11
策展人:夏可君
Curator:Kejun Xia

共同艺术中心
Common Art Center


640-5.jpg

640-6.jpg展览现场

共同艺术中心诚邀您于2024年12月15日16点出席「你逍遥」艺术家寻壹(杨锴)个展。展览由夏可君担任策展人,展出艺术家寻壹(杨锴) 的作品。寻壹(杨锴)的绘画混合了青春的幽默与记忆的忧伤而具有哲思的深度,艺术不过是让挣扎的记忆获得轻盈的形式,因此他画出了蓝色芭蕉与雨打芭蕉的新系列,枝叶的呼吸与色调的映衬,也许就是凤凰翅膀的收敛与柔和化,一切不过是幽灵之爱的诗意倾吐。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1月11日。



「你逍遥」开幕现场回顾

640.png策展人夏可君

感谢各位的到来与支持,在此时此刻,我们为杨锴,现更名为寻壹,举行重要的改名仪式。接下来,我们将从本次展览的核心作品——魔尊2谈起,它位于展览中央,是寻壹八年前的创作。寻壹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早在八年前,他已在今日美术馆举办个人展览。本次展览实则是对他过去十余年艺术创作的回顾。选择从魔尊2出发,是因它标志着寻壹想象力的飞跃。寻壹的作品极具特色,易于辨识,仿佛凤凰展翅,其灵感源自楚文化及湖南地区。


640-7.jpg
1734867738132384.jpg展览现场


作为80后艺术家,他的创作风格独树一帜。他将虚幻的背影形体与前方简化的、颜料厚重的骨骼或骷髅形象相结合,将有机物与无机物通过展翅的姿态充分展现,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飞天形象,又加入了现代机械天使的元素,形成多重形象的叠加。寻壹早在十五年前便找到了自己的表现方式,他的作品富有生命力,能够同时表达生与死的主题。寻壹的作品给人以奇妙之感,展现出强烈的生命力与张扬的个性,同时又不失细腻。此外,他的作品还透露出年轻人特有的深度,这体现在他的命名及表现力上。接下来,我将简要介绍本次展览,感谢大家采用这种方式,通过半导览与半采访的形式,共同欣赏寻壹的代表作,聆听他的创作理念。


640-9.jpg

640-10.jpg展览现场


艺术家寻壹(杨锴)640-1.png
大家好,我是寻壹,本名杨锴,艺名寻壹,这一次举办这个展览,非常欢迎大家的到来。首先感谢共同艺术中心,感谢夏可君老师,感谢田玲女士,感谢鲍禹女士,感谢温懂华先生,非常感谢大家光临,接下来我给大家来简单讲一下我在创作上面的一些思路。我的艺术旅程真正起步于我的第一个个展,名为「触极」,它标志着我艺术探索的起点。学生时代及「触极」之前的探索阶段虽也重要,但「触极」展览是我正式进入艺术界,并在学术界展露头角的开始。这次展览中的这幅名为《创世纪》的画,不仅是该展览的封面,也是这一系列中最核心的作品之一,它记录了我那个时期的重要创作理念,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创作这幅画时,我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思考点:首先,我渴望在艺术创作上找到自己独特的风格,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与众不同,这就需要我在艺术语言上有所创新,与他人的作品有所区别。


640-11.jpg

640-12.jpg展览现场


其次,我选择“创世纪”这一主题进行切入,是因为米开朗基罗的同名作品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并非简单地模仿或复制他的经典构图,而是希望在当代的语境下重新诠释这一主题。距离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已有约600年之久,我试图在这幅作品中融入当代的元素和视角,使经典与当代产生碰撞与融合。当时只有23岁的我,怀揣着青春的热情与叛逆,渴望推翻现有的艺术框架,重建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因此,“创世纪”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个主题的选择,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推翻与重建、重新开始的勇气与决心。


640.png策展人夏可君

这个展览的名称是「你逍遥」。其命名灵感源自庄子的《逍遥游》,特别是其中鱼化为鸟的意象创世纪也是一个世界的开端,“创世纪”它也是象征着世界的开端,即开天辟地的瞬间。实际上是将东方文化中特有的生命起飞、青春的昂扬与飞扬的气息,与艺术史的图示相结合,并融入生命重新开始的深刻观念。这三者的结合,构成了展览独特的核心理念。


640-13.jpg

640-14.jpg展览现场


艺术家寻壹(杨锴)640-1.png

我的绘画语言要从几个角度来分析,第一它既不是表现主义,它也不是抽象,它也不是具象,而是要在这之间的狭缝中,找到一种新的语言。以及从国画当中吸取了一些元素,比如画面一些大面积的留白,但它又有表现主义的一些超厚的机理,同时它又像涂鸦那种原始的东西。这种语言处于一个具象跟抽象之间的狭缝当中,我称为“涂抹绘画”,这在中国当代语境下是新的一种语言方式,这也是我早些年的一个研究成果。


640-15.jpg

640-16.jpg展览现场


640.png策展人夏可君

当我们触及作品跟颜料的厚度时,因为颜料的这种肌理感,平面上的这种肌理感,它是有很强的触感的,它有一个凸凹的触感,它不仅是两个手的触,它也是一个厚度的触。在这里我想请问寻壹,你是怎么想去画这个凤凰的?


640-17.jpg

640-2.png展览现场


艺术家寻壹(杨锴)640-1.png

我早期大部分的画作都在探讨人性的基本问题。如生与死、离别与失去、性与爱等,都是人性的一些基本问题。以凤凰为例,我想表达的是生死相依的深刻内涵。在表达层面,我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如何以当代的视角去诠释像凤凰和龙这样的传统题材。这些题材往往被视作难以创新的“俗套”,要么就画成传统的经典形象,要么就难以融入当代的元素。然而,我始终在寻求突破,力求创作出具有当代感的凤凰形象。我的凤凰作品,包括之前所画的,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当代风貌。这种突破主要体现在造型上,我赋予了凤凰一种尖锐的机械感,这完全不同于传统凤凰的翅膀和羽毛。更重要的是,这种改变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更是语境上的。观者一眼就能感受到,这些作品不再是传统的画作,而是充满了当代气息的艺术品。


640-18.jpg

640-19.jpg展览现场


640.png策展人夏可君

我们继续来看《纠结》这张作品,是寻壹2016年的代表作。在疫情之后重新审视寻壹的作品,我们或许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感受力。疫情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渴望洞察生命的本质。一个小小的病毒便能撼动全球,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轨迹,迫使我们与这肉眼难见的、从非生命向生命形态转化的病毒共存并战。寻壹在十多年前便已敏锐地捕捉到生命的本质,通过他的作品将其呈现出来。他将昆虫、机器、微生物以及另一种生命形态巧妙地融入画中,运用中国式的涂鸦手法,以及表现性的、龙卷风般的笔触,营造出一种源自生命体的喧嚣与躁动。同时,他又巧妙地运用雕塑般的肌理塑造感,形成虚实对比——骨骼与骷髅的实体与后方的虚影,二者交织在一起,产生出虚与实、弱与强、有形与无形、运动与静止、生与死的深刻对话。


640-20.jpg
640-21.jpg展览现场


艺术家寻壹(杨锴)640-1.png

这张画是表达一些人生存在当下的一种纠结的状态,另一方面我创作它时是纠结的,很自然真诚的表达,同时,《纠结》这张作品和《聊斋异志——画壁1》这张画可以一起讲,触及了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最早期我是从绘画语言入手,想要跟别人有不一样的面貌,在早年我对于一张“好”作品追求的是同时满足四个方面:1、新的绘画语言面貌,2精湛的技术(不是指写实技术,而是看家本领,俗称有两把刷子),3、深刻感人的意义与想法,也包括观念,4、要基于人性的共性之上。我认为这个里面应该还是有几个点我做的是还不错的。但慢慢的随着年龄和认知的增长,我发现它并不是这么简单,这些只是绘画的基本要求,是站在低纬度的认知,同时也容易陷入线性的物化的艺术表达。所以重要的是看世界、理解世界的维度的改变,决定你作品的是“高度”。


640-22.jpg

640-23.jpg展览现场


640.png策展人夏可君

共同艺术中心的空间是很大的,我们精心布置了多个展厅。在这边的小作品区域,陈列着一些饶有趣味的作品,其中还包含了一个全新的系列,特别是那张名为「秒杀梵高」的作品,它充分展现了寻壹在青春时期的独特创意与非凡才华。这些小作品不仅展示了寻壹的艺术风格,还通过其标题和内容,传递出他对于时代、社会以及时代情绪的深刻感知与敏锐洞察。这种独特的掌控力和表达能力,是寻壹艺术创作中的显著特点。


640-24.jpg

640-25.jpg展览现场


艺术家寻壹(杨锴)640-1.png

蓝色芭蕉和雨打芭蕉,以及秒杀梵高,这些风景系列,源发和我早年在南方创作时在我工作室旁边天天看到的一些芭蕉树,是有一定关系的。在我离开南方,来到北京之后,我再试图做这个系列的时候,我觉得它就是我记忆当中衰败的青春时光。此次基本展出了我的四种类型的作品:一是我的油画创作。二是油画风景系列(一种是黑底蓝色叶的蓝色芭蕉,似花非花,它像一朵蓝色玫瑰花,其实是夜间的芭蕉。另一种是白底绿叶透蓝的雨打芭蕉,是一种坚韧无畏向上的生命力)。三是纸本作品系列,它是一种生活的状态记录,就像速写日记一样,我用这种方式每天记录下来我所见到的身边的一事一物,它也是创作作品的前身原稿。四是我的实验艺术,有装置、影像装置、行为艺术等,如本次展出的综合行为艺术作品《笑傲江湖》。


640-26.jpg

640-27.jpg展览现场


640.png策展人夏可君

我们来讲一下这张蓝色的作品,这件作品它很柔美,其实这一件是展出作品里非常独特的一张。它叫“时间煮雨3:两种死亡之间”,很哲学的名字。


640-28.jpg

640-29.jpg展览现场


艺术家寻壹(杨锴)640-1.png

正如名字,这件作品画的是在两种死亡之间的临界点。我们可以看到2种画面(一种画面是一个穿着红裙头戴皇冠的小女孩牵着气球在蓝天白玉翱翔,另一种画面是一个孕育的生命还未成型就被人工中止流走)。画面红色主体部位是一位女性的生殖器官,周围是卵巢的卵子及受精卵,我们借用这种提炼后的图腾化形象,来表达青春荒唐时间煮雨,如果是你曾经处在这个临界点,一念生一念死,你会如何选者?同时它也是一种对当代社会一种泛滥的,不负责任的,缺失道德的爱的一种批判。最后,其实艺术本身并不是第一重要的,艺术对我来说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和宇宙和这世间万物的一种关系和认识。艺术的本质是对未知的欲求,在视觉领域去挑战人类欲求认识宇宙本质的视觉边界。


640-30.jpg
640-31.jpg展览现场



关于策展人
640-32.jpg

策展人:夏可君
哲学博士,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激活中国的"虚余"与"无用"等核心概念,并使之当代转化,出版个人哲学艺术著作十多部,策划艺术展览三百余场次,为东西方哲学研究与当代艺术立论,荣获“2023欧洲诗歌暨文艺荷马奖章 ”。近期代表著作有:《一个等待与无用的民族》,《无用的文学——卡夫卡与中国》,《无用的神学——本雅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烟影与面纱》,《余让与诡异:世界哲学的重新开端》。


640-33.jpg

640-34.jpg开幕现场




640-35.jpg开幕现场嘉宾合照

640-3.png  640-36.jpg
「你逍遥」
为第十二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
艺术京城板块重点活动之一






404A0413.JPG



http://
www.commonartcenter.com

微博:共同艺术中心

Instagram:commonartcenter

Facebook:Common art center 

共同艺术中心地址:北京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707街797路B03共同艺术中心


共同艺术中心成立于2015年,是国内首家众筹会员制的当代艺术画廊。共同艺术中心由业内资深策展人、艺术经纪人、藏家等专业人士共同发起,致力于用全新的业务模式为当代艺术藏家提供专业收藏方案,“纸是”装置作品项目是我们的主要经营方向。把纸为媒介、媒材的作品作为主要研究经营方向,是因为这类艺术品在中国美术体系下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广阔发展前景,用纸和民间艺术做媒介的优秀艺术家让纸艺术可以作为工具抵抗它的命运,让它摆脱功能的遮蔽显现自身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的当代艺术转换是共同艺术中心始终关注的重点。所谓元现代艺术,最早用来说明从流行电视剧,音乐,电子游戏,新媒体电影到当代艺术的围绕以自身为“本元”的文化艺术现象。在艺术上表现为各种意象穿越了媒介的历史与文化界限,相互参照,挪用。而我们则以中国传统文化东方美学为“元”,关注并发掘在围绕“元文化”而进行创作的国际艺术家。 
共同艺术中心的众筹模式为高端人群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土壤,收藏家们可以用低于市场的价格存贮一部分心仪的作品,又可以参与到艺术家的成长和艺术中心的成长中去。共同艺术·共享收藏是画廊的核心价值。共同艺术中心 2019 年迁址 798 核心 艺术区并成立 ART WAVE 和ART CAC 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