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艺术】系列丛书【中式表现】

2020
Hardcover: 彭锋
Publisher: 2011年5月出版
ISBN: 陈子君、陈坤、陈淑霞、段正渠、段远文、戴士和、何工、何宏伟、洪浩昌、姜建忠、康蕾、刘永刚、刘国夫、刘商英、刘锋植、吕岩、吕顺、李荣林、李苹、李迪、林墨、罗奇、刘潇、马轲、毛栗子、庞永杰、任传文、申玲、孙健、诗蓝、尚扬、唐满生、屠宏涛、王玉平、王克举、王怀庆、王利丰、王海军、王旻、吴冠中、吴翦、叶永青、闫平、余都、杨松林、岳雷、朱志刚、张从云、张方白、张文娟、张立平、张冬峰、张延昭、张杰、张晋、张新

所谓中式表现,可以被视为介于教义表现与情感表现之间。一方面,中式表现与个人感受有关,因而有别与教义表现而接近情感表现;另一方面,中式表现从来不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没有个人主义的色彩,因而有别于情感表现。那么,中式表现的对象究竟是什么?从中国美学的角度来看,中式表现的对象既不是教义,也不是情感,而是意象和意境。由于意象和意境是主客体相遇时刹那生成的,它们不可能被再现,只能被表现。从这种意义上说,所有写意性的中国艺术,都属于中式表现。


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进程,中国艺术相继经历了学习西方再现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阶段。随着中国艺术家文化身份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加强,不少艺术家通过将中国写意与西方表现的结合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式表现风格。因此,所谓中式表现,既不是传统的写意水墨,也不是西方的表现主义,而是二者融合或者杂糅。就文化发展的规律而言,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往往可以产生更有活力的文化。艺术也是如此。表现和写意的碰撞和融合,一定可以形成更有生命力的中式表现。